20230101
20230101
TK 教主,新年好!
不知道您是否还记得我,我在 2020年3月8日(周日)下午12:05 的时候,发布了一条微博 ( https://m.weibo.cn/5599221112/4480174525076491 )。我在这条微博中寻求帮助,而您在当月的11日(周三)下午 21:13 回复了我。
您简短地给出了我想要的链接,但我并没有跟您直接道谢。而这条长私信,则是两年以后,我对您的道谢(如果教主不介意我用可能冗长且复杂的文字表达我的感激之情的话)。
提问当天,其实是我从腾讯跳槽到字节的窗口期。在那一天之后(周一),我在腾讯办理了离职;而在13日(周五),我则在字节办理了入职。您恰好在这期间,使用您在 2015年12月9日 13:08 的微博,提醒了我应该如何 “辨别自己是否被洗脑”(或者我想可以换个说法:如何保持独立审慎的思考)。
我想我不必在此赘述自己如何实践您的方法,但我想说:您提供的这个方法确实有用。我甚至可以说,正是这个方法,让我在字节深圳A部门工作近两年后,又在去年(2022年3月)转岗到了字节上海B部门( 要么去离 xx 近的地方,要么去离 yyyy 多的地方 ;) )。
审慎独立的思考确实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。幸运的是,每当我在 生活和工作 上充满烦恼时,我都会稍微暂停一下下我手头的工作,并尝试去看去 观察、思考、创造 其他 东西,然后再回头与自我讨论,它们与 生活和工作 的联系。这些 东西 有很多,而有一些事情,则成为了我现在的兴趣爱好。
兴趣爱好里包括了文学。我认为,文学的定义是丰富广泛的:它在古代时可能是我们如今所学的文言文、在近代时可能是文人的白话文呐喊;而在现代,它甚至可以是我们书信一般的对话,以及您的如图神经网络般、散布于互联网各处的言语。
话说回来,我其实从大学时代就开始关注您在微博、知乎、微信公众号等地方的言论了。我那时候觉得:您见得比我多、思考得比我多,虽然一些言论未必“正确”,但确实有“科学”的思考。科学从来不怕错误,科学是人类文明的宝藏。在此时此刻,我绝不会说您是宝藏的发掘人或是持有者 —— 这样也许太过肤浅 —— 而会斗胆说:您既是宝藏地图的 绘制家,亦是人类文明的一刹那间的 闪光者。
关于 绘制家 这个用词,我想我不必多言;而 闪光者,则是带有我个人强烈主观意愿的评价。在今年,我才发现原来您确实很热衷于和网友聊天 :),也发现在这疫情期间您帮助过很多人(无论是微博广场还是微博群聊 —— 当然,我相信肯定不止这些途径)。这让我对您的敬意又多了几分。
与此同时,我在思考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自然,我无法成为任何一个“别人”(自然包括教主您),但我应该,可以成为“某类人”。这有点像面向对象编程:我们先定义了一个 CLASS,那么这个 CLASS 就应该做它的名字所对应的事情。当然,代码其实是需要重构甚至重写的,所以实际上“某类人”做的事情,也会随着时代的交替而变化。
在宏观角度上,我需要做什么,可能我目前无法给您 一个准确的形容词、一个准确的语句、一个准确的段落、一封准确的微博长私信。毕竟,人类的语言是那么地不精确。
但是,在写这封信给教主您的这件事上,我想我做得没错。因为我认为:人类的语言十分 优美、隽永、惊艳、震撼……原谅我无法用完整的词汇描述。但最重要的是,它能如同其它艺术一般,跨越物种、跨越时空 —— 可能跨越一切 —— 地,将我们连接并交流。
信件至此,我想我此时此刻,已经把我想对您说的话说完了。更多的话,我放在了两篇(或者更多)的文章之中,如教主有时间和兴趣,我希望教主能抽空阅读一下,并给出您的看法。它们是我在半个多月前的作品:
- https://kuthorx.github.io/posts/thinking-talking/i-come-back-i-will-start-soon/
- https://kuthorx.github.io/posts/fiction/two-100000ths/
这封信件很长,出于一些原因,可能会无法正常发送。如您已收到,还盼您抽空回复。
感谢教主 —— 来自某个普通互联网网友的感激。